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

老家園 - 中區(四)電影院




先母喜歡看粵語片;先父也喜歡看西片,尤其是大製作的如賓
Madam細時很幸運,時常分別跟父母看戲。居於最多戲院的港島中西區,媽子會帶Madam到中央、新世界、金陵、太平等戲院看陳寶珠、丁瑩、曾江等等的粵語片;而老爸就帶Madam到皇后戲院,甚至過九龍,記不起名字的戲院看西片,不過甚多時跟老爸看戲會睡著的,因此很不受老爸歡迎,而Madam跟老爸看的西片亦全無印象。為甚麼沒有提及娛樂戲院呢?因為它放影邵氏的國語片,老媽聽不懂就不去了。



歲月無情,一間一間戲院消失了,每每憶起看粵語片的情景,就別有一番唏噓;只好在舊照中,尋回它們昔日的風釆。


若數香港最早出現的戲院,當然就是1867年的「同慶戲園」,這戲園位於上環街市街 (1909年改名為普慶坊) 與墳墓街 (1869年改名為普仁街) 之間,惟它並不算是正式的電影院。







約1867年的太平山區,右下角的一處為同慶戲園所在


香港出現首間正式的戲院,是在1901年,位於中環荷里活道與依利近街 (舊稱:泥街) 處,名為「喜來園」。當時這間由平房改裝的臨時戲院,電影放映密度及數量並不頻密,只在星期二、四、六晚各播放一場影片。


第二間戲院落成於1870年代,位於皇后大道西與甘雨街交界的「高陞戲園」,於1928年曾經重建,內設有一間「武昌酒樓」,1955年改名「高陞戲院」,戲院於1971年結業,期後改建為民居。





高陞戲院



1869
年,一間「皇家戲院」設於第一代的大會堂內。







當時的大會堂,內有皇家戲院


1903年,簡陋的「奄派亞影畫戲院」開設於德輔道中與租卑利街之間,後來改建為「和平戲院」,1921年拆卸。於1927年改建為「消防局大廈」,現時為「恆生銀行」。




 

奄派亞影畫戲院原址後來建成的消防局大廈

1904年,一間全港最大的「太平戲院」於皇后大道西與屈地街之間落成,一座名為「龜背」的小山崗上,1970年代結業改建為「華明中心」。






太平戲院

1907
年,一間由俱樂部改裝的「比照戲院」於中環的雲咸街落成,



以放映電影為業務,1922年拆卸,於1931年改建為第一代的「娛樂戲院」。








娛樂戲院,現在已變成娛樂行


 1911年,一間「域多利戲院」



落成於德輔道中,現為「永安集團大廈」。而在中環的九如坊,則有另一間提供華人消遺的「新戲院」或「九如坊戲院」。



同年稍後,還有一間「香港影畫戲院」建成。1924年改建成「皇后戲院」。







皇后戲院,後來經一番改建,現時亦已拆卸了


1921年,在德輔道中與林士街交界,「新世界影畫戲院」落成,70年代改名「恆星戲院」。1980年代初拆卸,建成「維德廣場」即現時的「無限極廣場」。









1931年,在皇后大道中、餘慶里及弓絃巷之間,一座歌德式圓頂的「中央戲院」落成;院內附設餐廳及首設電梯。後於1971年拆卸,建成現時的「中央大厦」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