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

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- 必街



基督教青年會於1844年由佐治衛良(George Williams)在源於英國倫敦創立。

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則於1901年創辦,當時統稱為「香港基督教青年會」,租用德輔道中27號作為集會場地。



1913
年,青年會在上環必列者士街51號建成學生宿舍,5年後在對面建成首間有室內運動場、懸空的室內鑊形跑道、泳池、餐廳及宿舍之青年會中央會所。是香港首個市民會堂及體育場館。會所又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,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昔日的總部。



1927
年,魯迅曾一連兩天在會址內作兩次演講,題目分別為《無聲的中國》和《老調子已經唱完》,參與的嘉賓達五﹑六百人之多。



現時會所服務有「必愛之家宿舍」、「必愛之家庇護工場」及以康體服務為主導的青少年服務。建築物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。



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央會所由芝加哥YMCA會員籌建及由來自芝加哥的設計師Stattck and Hussey設計;於1918年由施勳護督(Hon.Claud Severn, C.M.G.)主持啟用。



會所內擁有以會所高六層,以紅磚建成,融合中西建築風格,並受芝加哥建築學派所影響,在香港相當罕見。

1937年後,會所被徵用作防空救護隊半山區A段總站,以收容超過一千名難民。香港日治時期,會所被日本當局的的文教課徵用作日語及德語學校。香港重光後,會所恢復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