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

大笪地


昔日的「大笪地」,香港只有一個,曾位於荷李活道。港澳碼頭的一個,叫「新填地」,是荷李活道大笪地遷移過去。新填海的地,港、九兩邊都有,「新填地」就被混亂了,人們便把新填地叫回大笪地,但一般「老中、上環」,都只叫荷李活道那片地為「大笪地」。



1841年,香港島成為英國的殖民地。英軍在上環水坑口一帶登陸,於山丘上升起英國旗,正式佔領香港島,並在該處建立了一個軍營,小山崗稱為「佔領角」。當軍營遷往西營盤(即上環尾至西環頭一帶)後,留下一塊滿怖樹木的曠地,吸引附近居民夜間在此乘涼歇息,政府在1890年重新發展佔領角,在該處興建125個磚砌的攤檔,以公開方式競投,供各式貨物販賣,如衣服、火柴、香煙、藥物及古董雜架等,形成了一個夜市,被稱為「大笪地」。

那時大笪地還有江湖賣藝者、講古佬、寫信佬及醫卜星相擺攤子糊口,又為附近居民提供娛樂。日間亦發展成一個墟市,售賣廉價的日常用品,成為「荷李活道街市」。後來更加入供應食品的大牌檔。


抗日戰爭以後,「大笪地」發展更繁盛。
1970年代,隨著當時香港市政局將該片土地收回發展,整個大笪地的「商」便搬到港澳碼頭一帶新填海土地,繼續讓平民百姓娛樂;這個地方,便叫作新填地。而荷李活道的舊大笪地,後來也建成荷李活道公園。到了1992年,中區填海計劃需要將新填地發展成巴士總站,上環的新填地隨之而結束其歷史使命。

曾經在
2002年,新填地重開,但沒多久就再被結束了,時不逢也!




↑英軍在佔領角
(水坑口)一帶登陸的位置



↑曾升起英國旗的山丘




↑↓江湖賣藝者、講古佬、寫信佬及醫卜星相攤子







↑還有食肆


↑新填地上的「大笪地」入口




↑「大笪地」變成現在的荷李活道公園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